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68|回复: 0

【智慧妙语】180_正法正道-正法正道 ☆专题畅听

[复制链接]

2万

主题

2万

帖子

8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80989
发表于 2024-3-11 05:30:3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妙言辞 于 2024-3-11 09:46 编辑

 妙语专题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返回目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上一篇:  下一篇: 

一表通

故事•视文

故事•文音

【智慧妙语】180_正法正道-正法正道

【正法正道-正法正道】


[点击标题可直达]


●1064» 《卡拉玛经》的故事

●1065» 佛陀与婆罗门长老

●1066» 筑坝抗洪的选择

●1067» 丞相的职责

●1068» 克林顿的故事

●1069» 李嘉诚的司机

●1070» 最短的路与最快的路


:标题点击仅适合手机版

☟【正法正道-正法正道】


.


《卡拉玛经》的故事

——20190512

在佛经当中,南传巴利经藏有一部《卡拉玛经》,是汉传佛教《中阿含业相应品》中的。这部经表示了佛陀对卡拉玛人的一番教诲。这些教诲对师父来讲,我看了实在是拍案叫绝,我觉得佛陀太伟大太伟大了,我今天把《卡拉玛经》稍微翻译一下,跟你们讲一讲。

《卡拉玛经》中佛陀说“不可因为传说就心以为正”。什么意思?佛陀2500年前就告诉我们,不要因为这个传说,你的心就以为这个东西一定是正的,一定是对的。“不可以因为经典所载就心以为正”,佛陀说,不要以为这是经典、这部经藏里说的,你的心就以为它是正的。“不可以因为合乎传统就心以为正”,不要以为这是过去的传统,早就传下来的,你就以为是很正的。“不可因为轰动一时、流传甚广就心以为正”,你不要以为大家都这么说,轰动一时,大家都以为这个是对的,一定是真的。“不可因为合乎逻辑就心以为正”,不要以为这个事情“对啊,是啊”,你就以为这是对的。“不可因为根据哲理就心以为正”,不要以为这个事情是有道理的,是有哲学道理或者是通情达理的,你就以为正。“不要因为印证常识就心以为正”,“你看,这件事情过去人家都这么做的,他也这么做过,她也这么做过”,印证常识了,你就以为它是对的。“不要因为符合先入为主的观念就心以为正”,不要以为“我早就听说过了,我上次几年前就听说过,你看今天我又听到了,这个事情一定是的”。佛陀教我们“不可以因为权威人士所言(当然这是翻译过来的,权威人士就是过去在印度的那些有地位的人)就心以为正”,不要以为很有权威的人讲出来的话,你就可以以为是正的。佛陀说,纵使是你的老师如来佛所说,你也不可以马上心以为正。记住了,“马上”心以为正。佛陀为什么说就是如来佛讲的话、就是佛讲的话,你也不能马上心以为正?没有经过自己的亲自证实,用现代话叫“验证”,实际上叫“证悟”,你听到就相信,称作为迷惑,称作为颠倒。

这部《卡拉玛经》里这么多佛陀讲过的话,我只要讲最后一句,你们就知道佛陀这些全部都是一个基础、铺垫,实际上就是佛经上讲的,我们做人学佛要依法不依人。今天你们的师父讲的是正法,你们就要好好学,好好相信;虽然我是师父,但是今天如果我讲出来不对的话,你们也要依法不依人。所以佛陀经常叫我们学佛要经过自己的证实才相信,在佛法界非常重要。你们知道这在佛法界称为什么吗?就是佛陀讲的,这就称为“正信”!

师父要跟你们解释一番。因为人的无明,人很多事情不明白、不懂,根本不知道跟谁学,学佛学到后来根本不知道干什么。无明,就是因为我们听到了之后,加上我们自己的主观意识,“哎呀,我觉得……我认为是对的”,就是刚才前面讲的“心以为正”所开始的。因为人总是觉得大家都讲了,这个事情可能就是对的了。所以要消除无明。佛陀教我们,一切从如实开始。什么叫如实?实实在在,就是从原始的实实在在的道理开始。

佛陀在《卡拉玛经》当中说:如实知一切。就是说不要听别人所说所言,而是一定要经过自己的验证、证实,你才去相信。所以,佛陀经常说“正法眼”。什么叫正法眼?就是你听到的、看到的,经过你自己验证的,那才叫正法眼。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怀疑别人,有本事你自己去验证,你亲自去见到,就是正法眼。佛陀曾经讲:比丘们,你们不要因为尊重我而接受我的教训,你们应该像以火试真金一样,通过实践来验证我如来的说法,因为经过验证结出的果子,你们可以永久去认识它们,把它们长在自己的心里。所以真理不能借别人的嘴说而得到,真理必须自己去体会、去实践,才能成为你自己心中永久的真理!

佛陀在2500年前的这种理论、佛理,那些智慧,不是我们现在的人能够理解的,有几个人能够理解2500年前佛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?过去我们怎么知道有太阳系、银河系?我们怎么知道四维空间、五维空间?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当中?什么都不懂。知道什么叫“不懂”吗?那就叫无明。

在这个世界中,很多人借着自己一生的时间揭示他一生的真理,其实就是他一生的命运。实际上你的人生——你做出来的人的一生,成功也好,失败也好,实际上只是对你的一种评判和借鉴。就像师父昨天讲的,这个人成功与否、开悟没开悟,如果他的人生能够重新再来一次,50%以上的人可能都是成功者。因为我们的失误、无明造成了我们到死的时候才明白,我们不应该追求这些虚幻不实的人间物欲。所以,一定要懂得早一点开悟,早一点忏悔,你才能早一点得到证悟。

如来——以后记住了,“如来”是个名称,就是佛,跟佛的名称是一样的——如来所说最重要的,就是告诉我们人间,不管碰到什么事情,只有你亲自证实、验证,才能成为你心中唯一的真理。所以你们要去行,要去好好地行佛道,你们要好好地去实践。现在很多人学佛都是通过自己许愿、放生、念经得到的证悟,所以才知道什么叫“正法”。


佛陀与婆罗门长老

——20160814 马来西亚·槟城

一个真实的故事,在佛陀的年代,佛陀真的有很多的故事,非常感人。在印度,2500年之前是没有佛教的,佛教当时到了古印度,也是受到很多人的排挤。当时有一个教,萨遮尼犍的婆罗门的一个长老,号称他当时在当地是最有智慧的人,他的门下有五百个弟子,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多了。他嘲笑所有天下人,说他们都没有文化,他经常在腹部挂一块金属铜牌,在马路上昂首阔步地走。有人问他:“你为什么要这样啊,长老?”他得意洋洋地说:“呵呵,我的智慧呀,爆满了,现在都流出来了,如果我不把这块牌子放在这里,流出来就糟糕了。”

这个长老听说,世尊释迦牟尼佛到处去教化众生,去帮人家演说,名扬四海,心生嫉妒和恐慌,他很害怕,就对弟子们表示:“现在有一个名叫瞿昙的和尚(实际上当时说佛陀,名字叫瞿昙)这个和尚自称是佛,我想去找他,向他请教高深微妙的理论。我要让他哑口无言,好好地屈辱他一番。”他果然率领一群弟子,浩浩荡荡来到祗园精舍。过去没有庙,都是精舍。但是他在离精舍还很远的地方,已经看见精舍里面闪闪发光,光芒四射。他知道这个人不得了,不是一般的人。他惊喜交加,这个说明他也是有修的。他的内心非常地震撼,他忍不住了,就进去了,进去之后,他看见释迦牟尼佛就跪下来,向他敬礼。

佛陀说:“来来来,请坐。”他急忙站起来说:“佛陀,我想提出一连串的问题。”他说:“道是什么?智是什么?长老是什么?正道是什么?积善去恶是什么?修行者是什么?仁明是什么?什么才是适合正确的道理?守戒是什么?如果你现在能够马上回答我,我就拜您为师。”佛听了,不慌不忙地回答道:“贤者好学,真心诚意地去修行,惟有怀抱珍贵的智慧,才真正地叫道。纵有辩才,不算智者;无所畏惧,专心遵守善行的人,才叫做真正的智者。年纪虽大,也不能做长老,徒然衰老毛发斑白,多半只是愚人的同类,惟有心怀真理,仁慈深厚,内心平静,通情达理,聪明净洁,才是真正的长老。”

佛陀继续说:“纵使貌美如花,但言语不正,贪婪而多虚饰,言行会违背正义,淫除恶孽的根源,有智慧而不怒,才是真修行。落发为僧,不撒谎、不贪取,才能迈向去恶之道。”“内心平静又悠然,才是真正的出家人。托钵而现修行者,要放弃邪行,淡泊名利,去除罪孽,潜修净行,密慧明朗破除恶行,才是真正的修行者啊。”意思是说,从内心本源里出来的佛性才是真正的修行者。

佛陀接着讲:“口里说得好,而内心不清净,外表也没有仁明净行(就是没有仁慈和明白、干净的行为)。内心无为,举止清廉,内外寂静,才是肩正的仁明之士。”“肩正”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,如果一个人是很正的人,他的肩膀一定正的。如果一个人的肩膀是这么歪的,你说人会正吗?所以佛陀讲“肩正”,肩膀正,这个人正、仁明,就是仁义道德、非常明心见性的、非常有智慧的人士。佛陀继续讲:“拯救天下苍生,博爱而不损人,才是真正的有道之士。好好地奉行法义,不妄费口舌,增广见闻,努力学习,身体力行,持志坚决,守道不失,才是真正的守戒人士。”这位婆罗门的长老和他的五百名弟子听闻佛陀的一番教义之后,无不心悦诚服,高傲之心消除,即刻成为真正的出家人。后来萨遮尼犍更热心修佛道,在一群菩萨行列里颇有地位,他的门徒也都证得了阿罗汉。

师父在这里解释一下,学佛人修到后来要“无心”啊,就是说,我没有做好事,我没有做善事,连这个意念都没有了,你就叫无心。因为你做出来的,一定是菩萨,菩萨已经忘记自己是菩萨,但是他的行为出来就是佛,就是菩萨,他根本不用想自己是菩萨,自己要守戒,他做出来就是菩萨的事情,所以忘我、无心,对人间的一切看破、看透,不会去留恋和挂碍。


筑坝抗洪的选择

——20130324 泰国曼谷

师父曾经告诉大家,有一个村庄面临着洪水,有两种人两种意见:一种人说:“我们应该在村口筑起一个大坝,不要让洪水进来。每一家每一户都要为这个水坝出力。”同样还有一拨人说:“我们不要在村口筑坝,我们在每个人的家门口全部筑起自己的坝就可以。”最后还是想在家里筑起自己的围墙的人多。洪水来临,把整个村庄全部的都淹没了。说到这里,就是要懂得一个大乘佛教的道理,也就是说,你要想帮助自己,你必须先帮助别人,你能帮助到别人,你就保护了自己。我们学佛人首先要帮助别人,自己才能得到佛性和平安。


丞相的职责

——20160813 马来西亚·槟城

汉文帝时,陈平任左丞相,有一次,汉文帝问他:“丞相,全国每年收粮食多少?”陈平回答:“启禀皇上,这要问治粟内史。”汉文帝又问:“全国每年有案件有多少?”陈平回答说:“这要问廷尉。”汉文帝见状就问:“那你管什么?”陈平说:“丞相管百官。”陈平明确治政有体,百官各司其职,治理才会有条不紊。中国传统文化讲“君君臣臣,父父子子”,这不仅可以成全自己的功业,更造就了汉初的升平气氛。这个故事告诉大家,你把自己看成什么样的人,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,把自己看成一个没用的人,可能你以后真的会一辈子没用;把自己看成一个坏人,你可能真的会成为坏人;你把自己变成一个不管别人只管自己的人,你可能很快就成为一个没人喜欢的自私的人;把自己定位成菩萨,帮助别人,舍己救人,慈悲喜舍,你一定会成为人间的菩萨。


克林顿的故事

——20190908 法国巴黎

1957年,在美国阿肯色州的一所小学里,有一对好朋友,一个叫比尔,一个叫约翰。有一次,两个人躺在草坪上晒太阳。约翰喝了一口可乐之后,发现新大陆一样地对比尔说:“比尔,你知道吗?原来带领美国人赢得’二战’胜利的罗斯福是一个残疾人呀!”比尔说:“是的,他是我学习的偶像,他做事坚强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。”约翰说:“他也是我的偶像,我认为他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有很多很多的逆境。”后来约翰固执地为了学习罗斯福,居然锯掉了他的双腿,因为他想给自己创造一个和罗斯福总统一样的逆境,成为像罗斯福总统一样的伟人。不过他并没有成为总统,只是在第一届残疾人的运动会上拿到了一个奖牌。比尔则学习罗斯福刻苦勤奋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,他最后成为了美国白宫的主人。就职是典礼的时候,大家才知道他的全名:比尔·克林顿。

成功的路有千万条,条条大路通罗马。我们凡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,有一些看起来很规律性的东西,恰恰是我们致命的弱点。如果我们在生活当中被表面的浮尘蒙住了双眼,把表象当成了“放之四海而皆准”的真理,那么你就难免会陷进无明的执著深渊。


李嘉诚的司机

——20161225 马来西亚吉隆坡

有一句话说得好,“你是谁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”。香港富翁李嘉诚的私人司机给李嘉诚开车三十多年,他准备离职时,李嘉诚看他兢兢业业干了这么多年,为了能让他安度晚年,开了一张二百万元支票给他。没想到司机说:“不用了,一两千万我还是拿得出来的。”李嘉诚非常诧异,说:“你每个月工资只有五六千元,你怎么能存下这么多?”司机回答说:“李先生,您经常在我车上在打电话,你说哪个地方要去买地皮,我就去买一点,你说哪个股票你要投一点,我就去多买一点股票,到现在,我已经有一两千万元的资产了。”跟着百万赚十万,跟着千万赚百万。我们人这么渺小,不值钱,但是跟着菩萨跟着佛,我们就值千金。


最短的路与最快的路

——20150123 马来西亚•槟城

有一位乘客,上了一辆出租车,上了车之后并说了自己想要到达的目的地,和司机说开快一点,这个司机说:“先生你是想走最短的路还是走最快的路?”结果这个乘客说:“难道最短的路不是最快的路吗?”司机说不是:“现在上班高峰,最短的路交通拥挤,有时还不如走路那么快。你有急事不妨我们绕一下,多走一段路,反而会早到。”人间也是这样,有时候最短的路恰恰不是最快的路。在实现人生的理想的时候,根本没有什么捷径可以出现,而所谓的捷径只是你思维上饱含的智慧缺陷的抵达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论坛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