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55|回复: 0

【智慧妙语】171_修行障碍-慢心障碍 ☆专题畅听

[复制链接]

2万

主题

2万

帖子

8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80989
发表于 2024-3-11 05:31:0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妙言辞 于 2024-3-11 09:46 编辑

 妙语专题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返回目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上一篇:  下一篇: 

一表通

故事•视文

故事•文音

【智慧妙语】171_修行障碍-慢心障碍

【修行障碍-慢心障碍】


[点击标题可直达]


●1014» 车匿修行的故事

●1015» 吴王射猴

●1016» “捏造”的龙卷风

●1017» 骄傲的桑耆沃

●1018» 富兰克林撞门框

●1019» 大锅的恶作剧

●1020» 树上的知了


:标题点击仅适合手机版

☟【修行障碍-慢心障碍】


.


车匿修行的故事

——白话讲座视频

在禅修的过程中,要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。傲慢是一种看低别人的心理;瞋恚是一种生气的心理。

当年印度的悉达多太子,小时候有一位玩伴,名字叫做“车匿”,或叫做“阐陀”。

当悉达多太子离开王宫出家时,由车匿一人驾车送行。等到太子成佛后,车匿也来出家修行。但是车匿跟所有的比丘们都相处得不好,因为他认为自己很早就伴随佛陀,交情比别人深,因而生起了傲慢的心理。他对佛陀的上首二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,特别看不顺眼。

佛陀劝了车匿几次,仍然改不了他的傲慢与瞋恚。佛陀入灭后,比丘们依照佛陀临终前的指示,对车匿施行“梵罚”。梵罚就是大家都不跟他说话。

车匿只好自己在鹿野苑附近精进修行,但是证不了果。这时他的傲慢与瞋怒开始降温,想起了阿难尊者,便去找阿难指点,他问道:“阿难尊者!身心一切都是无常和无我的。那么,做了善恶业后,是谁承受果报呢?还是没有人承受果报呢?”

阿难尊者看到车匿的傲慢与瞋恚已冷却下来,知道他已是接受佛法的好根器了,便向他解说甚深的“缘起”的道理:『在身心的连续变化中,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我,由于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我在承担果报,所以不落入“常见”。另一方面,在身心的连续变化中,有一后续的身心存在着,这个后续出现的身心承受着果报,所以不落入“断见”。』

经由阿难的指点,车匿以强大的觉性看清身心现象的缘起过程,灭除了常见和断见,处在中道而证得了圣者的果位。

我们每个人要好好保护自己的心,不要给傲慢、瞋恚或无明占据自己的心灵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我们学佛人,在禅修的过程当中要排除傲慢和瞋恚。

傲慢是一种看低别人的心理,瞋恚是一种生气的心理,恨别人你就会生气。任何事情都不要做偏,任何事情要中道,对人家也不要太好,也不要太坏,讲什么话不要伤害别人,做什么事情不要过分,这个人就是智者。所以孔老夫子有一句话叫中庸之道。现在很多孩子,爸爸妈妈两个人不开心,你问孩子,孩子说:“我都不管,我觉得爸爸也好,妈妈也好。”这种孩子叫中道。如果这个孩子帮妈妈,那么他就帮妈妈了,有的时候帮爸爸,他就帮爸爸了,那么总归会有些偏的。

作为一个人来讲,单位里的……不管发生什么事情,选择中道,中观中道比较好,不要去伤害别人,讲人家缺点也不要讲到底,讲这个人好也不要把人家捧得一点毛病都没有。凡是一个人能够成功的人,他不是没缺点,而是他改变了。一个成功的人,都是从自己的努力、奋斗,开始慢慢改变。如果不改变,这个人一辈子都成功不了。希望你们好好改变自己,能够中观中道,什么事情要给人家留点余地。


吴王射猴

——20140922 美国纽约

春秋战国时期,吴王登上猴山,猴子一看来了这么多穿盔甲的人,全部散掉了,只有一只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,显示自己很有本领。这时候吴王操起弓箭瞄准猴子,一箭射去,没想到猴子很厉害,一把抓住箭。吴王大怒,命令随从一起射箭,猴子被射死了。吴王回过头对颜不疑说:“这只猴子自恃身手灵巧,藐视本王,自己找死!你不要表现太骄傲,你的神色也要注意!”颜不疑非常害怕,请圣人董梧指导他如何去除骄傲,变得非常谦卑,改变他的精神气质。圣人经常告诉他:“学佛做人要放下看破,伴君如伴虎。”这样他慢慢就不再有傲气,远离声色名利,拒绝荣华富贵,三年后得到皇上的赏识。学佛人不能有傲气,不能仗着自己学过一点本领、本事和佛学知识,就经常说人家不对,殊不知,你的知识在别人眼中可能只是一点点而已,太骄傲的结局都不是太圆满。学佛人要戒骄、心静止水、心静如水,心安静的时候才能看出世间的很多真相。举个例子,两个人在马路上吵架,吵架的人不会知道谁对谁错,只有边上的旁观者才知谁对谁错。人活着真正需要的是智慧,给别人安排幸福的人,一定是一个明心见性之人,是一个幸福之人,给别人制造痛苦的人,自己一定是最痛苦的人


“捏造”的龙卷风

——20151122 新西兰·奥克兰

在一个偏远封闭的小镇,只能听到两个广播电台,一个电台专门广播名人消息和热门歌曲排行榜,收听率非常高;第二个是专业的气象电台,它的听众只有一小群人。有一天晚上,气象台发出紧急警告“一个威力惊人的龙卷风将会在午夜袭击本镇”,电台呼吁镇民立即疏散。一小群听众组织起来,有的去找镇长,有的在街上敲锣打鼓,跟大家讲要有龙卷风来了,有的打电话给第一台请求播出龙卷风的消息,以保存小镇居民的生命健康。镇长说:本镇从来没有龙卷风,龙卷风的消息是气象台的误报和捏造,是为了提高收听率。于是,敲锣打鼓的人被人们认为是疯子。第一电台以现场正在访问名人为由不能插播这条生死存亡的消息。结果小镇被夷为平地,后来者没有人知道这块土地曾经是一个小镇。

每个日子都可以是我们最后的日子,很多人不知道可能今天或明天就是自己最后的日子。


骄傲的桑耆沃

——20161005 台湾台北

在波罗奈城有一个德行超群、精通法咒的经文师,他是全波罗奈城名声最大的老师,有五百个学生。有一个名叫桑耆沃的学生,从老师那学会了起死回生的咒语。但是,这个学生性情浮躁,他刚学了一半,还没有掌握解咒的方法,便自满起来,不肯再学了。一天,桑耆沃和他的同学们一起到森林中去捡柴,看见林间地上躺着一只死老虎。桑耆沃便对同学们夸耀说:“我能用起死回生的咒语让这只死老虎重新活过来!”“你有这种本领啊?让我们看看吧!不然我们不相信。”说完,同学们都纷纷爬到树上,从枝叶间探出头来看桑耆沃的表演。桑耆沃站在死虎身边默念咒语,并用石子投掷死虎,那死虎一下子跳起来。桑耆沃说:“你们看!我多了不起,多了不起……”话还没有说完,老虎猛地向桑耆沃扑过去,一口咬住了他的脖子,没等他明白是怎么回事,他就命归黄泉了!桑耆沃一死,咒语失灵了,老虎也马上倒地身亡,两具尸体倒在一起。同学们在树上都吓呆了,这一切发生得太快,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大家慌忙地爬下树,背着柴回来,向老师报告了这件事。同学们一边说,一边为失去了一个伙伴而伤心落泪。老师也难过地摇着头,用手拍着学生的肩膀说:“仁慈和善心,施前当三思;施于好为善,施于恶惹祸。孩子们,不辨善恶,滥施恩情的人,只会把灾祸引到自己身上来,慈悲的同时,也应该拥有智慧啊!”

很多人去度别人,别人还没度好,自己已经被别人的业障缠身。菩萨心疼我们这些佛子,让我们先要救有缘众生。什么叫有缘众生?就是一个积极向善的人,心中有慈悲心的人,能够让别人感受到感恩的人。老师说:“施前当三思,施与好为善。”布施之前,要三思而行,如果施与好事就是善良,如果把一个好的事情施与一个恶的人,就惹祸了。所以很多女孩子说“我去度度他”,一度,被他拉下水了,害死自己。学佛要有智慧。学生哭着说:“老师,原来起死回生的咒语这么危险啊?”老师说:“我教给桑耆沃起死回生的咒语时,本来应该一起教给他解除咒语的方法和行咒的规矩。可他刚学完起死回生之咒,就大叫自己可以去普救众生,不愿再往下学,结果就成了这样。”学生中有人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。最后,老师慈悲地教导着所有的学生:“学习中的浮躁是千万要不得的,刚学了一点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,更要不得。你们一定要牢记桑耆沃的教训,以免重蹈他的覆辙啊。”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人不能自己骄傲,学了一点东西以为可以救度众生了,好好跟着师父学,你们差太远了。不要以为学一点东西就能到处讲法。有人问过师父:“师父,如果我们去弘扬佛法,发心是好的,我们讲错的话,有没有罪过?”有没有啊?(众答:有)所以不要乱讲话,讲错的话,即使发心再好,也会有业障。一个医生只管开药方,不管病人吃了死活,一定不是一个好医生。


富兰克林撞门框

——20170826 马来西亚吉隆坡

在美国,有一位杰出的政治家、科学家、思想家和散文家,被称为“美国之父”,他叫富兰克林。少年时期的富兰克林曾经去拜访过一位前辈,那时的他年轻气盛,目空一切,挺胸抬头迈着大步走进这位前辈的门,一进门,没想到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,疼得他说不出话来。那位前辈缓缓地走出来,看到富兰克林这副样子,认真的对他说:“很痛吧,年轻人?可是,这就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,请记住,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界上,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要把头低下。”在这之前,富兰克林真的是心高气盛,以为自己是鸿雁,别人都是麻雀,眼睛总是朝上看,根本不把周围的一切看在眼里。回家之后,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撞门框得到的启示,作为他一生生活的准则。学佛人要懂得,傲慢代表着失望,谦虚代表着清醒,要让自己的头变得低低的,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。(掌声)


大锅的恶作剧

——20150912 法国·巴黎

在饭店里有一口大锅,在这个锅里炒出的菜成千上万,于是它开始骄傲,总觉得自己是个有功之臣,应该得到不一样的待遇。可厨师们并没有把它当宝贝一样洗洗干净放在柜橱里,而是对它一点也不尊重,随便扔在灶台上。大锅非常不开心,有些生气,它把气撒在平时炒菜的时候,把锅上的锈色掉到菜上,要不就把菜炒糊了,让厨师丢手艺,用着不顺手。它想用这样的方法来引起出事对它的重视,来找到自己的平衡,果然厨师开始注意它,“过去用得很顺手,想着怎么不顺手了”,经常刷洗,每次用完后都会把它仔细的擦拭一遍。但是锅子还是不满意,“你把我擦得这么干净,但为什么还是会把我扔在灶台上不理不睬呢?”为了得到改善,锅子变本加厉自己的恶作剧,让厨师炒出的菜怎么也不完美。期间灶火曾劝锅要适可而止,可锅不肯听,它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。终于厨师在一次被客人投诉后,举起了锅重重地摔在了地上,锅变成了一堆废铁,永远没有用武之地了。

这个故事告诉大家,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伟大,要忍人所不能忍,行人所不能行,在佛教中叫大雄。为什么庙宇有大雄宝殿?能忍耐的菩萨,心中就有伟大的雄心,庙宇上的大雄宝殿讲的就是这个大雄。心量小的人烦恼多,气量小的人苦恼多,心量越小烦恼越多,心量越大烦恼越少。


树上的知了

——20151212 马来西亚·吉隆坡

树上的知了每天在唱:“知了,知了,知道了,知道了。”树公公跟知了讲:“你要躲起来啊,你知道吗?风太大,你会掉下来摔死的!”这个知了冲着树公公说:“知了知了。”最后被风一吹,这个知了从树上摔下来,摔死了。现实生活当中,有很多人对什么事情都说:“我明白了,我知道了,我可以了。”然后,事情办砸了。(他们)先唱知了知了,然后再唱,迟了迟了。我们人往事不堪回首,我们以为我们什么都知道,想一想你们走过的一生你们做错了多少事情?因为当时觉得你们都“知了”。你们现在“迟了”。记住了,不想学,不想听,一定会“迟了”。

美国通用公司大富豪,亨利福特,他说过一句话:“任何停止学习的人,他已经过早的进入了老年时代。无论他是20岁,还是80岁,能够坚持学习的人,他将永葆青春!”因为佛法说,我们很多的人,无明习气罩着我们。因为我们不懂所以我们才做错那么多的事情。因为过去我们以为自己都懂,所以我们才会做错那么多的事情。无知使我们变得心胸狭隘。目光浅短使我们安于现状,固步自封,使我们觉得骄傲自满,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干。想一想有多少出事的人不就是以为自己都明白,不会出事吗?懈怠,松懈使我们丧失了最为可贵和宝贵的精神和人性的创造力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论坛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