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佛言佛语 返回目录 佛言佛语(第10册)【视频+音频+文字】 云山雾罩凡人间,烦恼业障人世间,佛魔思维般若间,心灵除障一瞬间。
对佛法的深信,你才能清净圆满。离恶行善,就是出世间。 慈悲的随缘,就是你的般若智慧。 用善良的心态去完成人间的因缘聚合,你将能驾驭缘分。 如果你执着于缘分,你将被缘分所驾驭,你就不能得到解脱。 因缘如同花草,随时节不同而改变, 所以过度地重视因缘,你就会尝到果报。 学佛人应该随顺因缘。 学佛人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。心态就像航行的罗盘,它指导你前进的方向。 好的心态,让你的心不会着相。只要有缘分,到最后一定是空的。这符合佛法的缘起性空。 《心经》讲过“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 不增不减”的佛性, 其实才是生命真实存在的价值。 学佛人都在转变自己的气质。修得好的人 会越来越稳重、越来越庄严,女人像女人,男人像男人,整个人的精气神 就跟没修心的人不一样。 一个有智慧的人,能静得下来; 一个有智慧的人, 能够时刻在心里拥有一把金钥匙。 这把金钥匙就是让你在左心室痛苦的时候,打开你的右心室, 来分散左心室的烦恼和痛苦。 当你在右心室感到胸闷、难受的时候, 用这把金钥匙打开你的左心室,来分担右心室给你带来的难过。这就是智慧的转换。 现实篇今日想不通,只会带来明日的烦恼;明日的忧伤,会让你进入无明痛苦。今日的烦恼,明日会消失; 后天的忧伤,一周会痛苦。 请记住: 任何人间烦恼, 一月后只是曾经发生;一年后变为曾经故事;几年后是过去的历史。 抛弃无谓的烦恼,拥有智慧的菩提。 不动因,果就空了。一个人能够放下直到空,修心到纯本性,就是修到了空无。 不造业种,便无业果。 心态能看出一个人的修为。心态好的人,境界高; 心态差的人,境界在无常中。 每天活在后悔中, 每天就是在结愚痴的果;每天活在改变中, 每天就是在种成佛的因。 学会观慧,经常觉察自己有没有智慧。如果觉得自己经常做错事情,你就观得自己“无慧”; 常观慧会让你增加智慧; 如果智慧不够时,把心要定下来,“定能生慧”。 怎样才能定下心来呢? 再用观慧,因为当你观慧时,你就会知道自己有没有智慧。即观无慧,定当精进; 常观心定,定能生慧。 常观慧,会得到“苦空无常”的境界;常观慧, 会修成“心中无相”常空性。 空性的人,必然有智慧; 定得下来的人,不一定有智慧。 定只是引导智慧德能的一种方法,所以佛法界讲,“依慧不依定”。 真正的智慧是观无相,看空无常,看破红尘。在无相当中生存, 在红尘当中历练,你定能得到般若智慧。 每个人每天都在找智慧,其实智慧就在你的心中。当你想通的时候,你就是有智慧; 当你想不通的时候,你就丧失了智慧。 在学佛中,毫无益处地执着,不但伤害你的智慧, 更会伤害你的慧命。 追究于一些佛法佛理,执着地想去理解它, 就是还没有真正地开悟。 佛说:当你去做一些没有必要的付出,并想理解其中问题的时候, 你可能因为你的时间,会丧失你的智慧和幸运。 世界无常,当你在辩论一些毫无意义的佛学问题时,你的智慧正在流失。 对别人的夸夸其谈,只有当你不回答的时候, 你才会思考; 而当你自己在执着和辩论的时候,你会失去智慧在你心中的价值。
师父曾经讲过,“无求般若心自在”。 当一个人智慧充裕的时候, 他的心就会如如不动,事事无求。用白话佛法讲, 就是当你满脑子都是方法和智慧的时候, 你根本不会对自己失去的利益斤斤计较。 因为你的无求, 你的心里才会充满智慧,你的心才能大自在。 就犹如一个手,手掌可以做任何事情,手背就做不了什么事情;手掌就是你的智慧, 而当你没有智慧时, 就犹如用手背在做事一样,不能让智慧在你心中得到自在。 人间的冤结、瞋恨、嫉妒、不舍,心里知道这些感觉 但不长久,并会失去,但还是要斤斤计较。 正所谓,贪心不灭,业障不消。 有智慧的学佛人,把一切都看成是缘分,既来之则安之。只有这样处理, 你浮躁的心情,才能静下来。 师父写的“净心”那两点像是扫帚, 就是要扫除你争斗的心,你的心才能变得干净。 人生就是在风雨中兼程;学佛就是在挫折中精进。 心宽的人能够包容一切;慈悲的人能够放下一切。 谈因果懂因果的人,不会去造因果。 因果乃是天律; 远离因果得解脱,那是心律。 常感应佛菩萨加持力,才能如理如法地修行。 不相信法律,不懂法而犯法,最后一定会触犯法律。 错解因果或自认不惧因果,最后一定被因果所报。 因缘来时,果报现前;报应如影,早晚随形。法律之人,知法不犯;智慧之人,知因懂果。众生知因才懂果报。师父曾讲, 果报的成熟,因缘的巨变,会经历漫长的时空转换。 必须有菩提智慧,才能了解;只有深信因果,才能远离业障。 我们经常讲安乐, 其实安乐的“安”,就是平安。 只有平安,才能获得快乐;没有平安的生活,哪来的快乐。只有懂因果的人,最终才能得安乐。 这也是佛法界俗称的“法喜充满”。 禅无心三藐三菩提,心中要长存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。去除断见和常见,取中道,你就会拥有正道。 要常思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远离瞋恨和私心, 才能断我见,去除我相。 智慧如春笋, 在雨后更加茁壮成长。 智慧须般若,才能去除烦恼。烦恼如雨露, 雨后让你更加清醒和菩提。 去除烦恼,你就会拥有菩提;拥有菩提的智慧,就能克服人间的五浊,从而达到远离恶世, 拥有菩提般的般若智慧。 坚强的信念, 来自于一颗慈悲的心;顽强的意志, 来自于一种平等的心。 心无罣碍,净中生莲;心灵净土,长住人间。 法无空法法生性;似空非空证菩提。 理解生命真相恒常的慈悲心, 可以化解人间一切苦厄。观世音菩萨说, “慈悲能化解一切冤结”。当你恨一个人的时候, 你想到他曾遭受的苦难,就不会再去恨他。 理解生命,真实涵义;珍惜人生,修出六道。 人要学会断除常见,消除断见,要观身无常; 学会看重自己的本性,看轻自己的身价。破色身无常,看破人身;破假身无常,看破色身; 打破贪爱执着,清净随缘解脱。 杂心安住,随顺因缘;少欲知足,常生感恩。
用佛的要求, 每天检查自己的修行,你很快就能发现, 原来已在觉醒之中。 学佛,不是简单的学佛的理论,而是要从佛的原始本性中, 去寻找佛性, 你才能真正地理解,什么叫真如佛性。 佛的智慧代表着一种 善良、慈悲、力量和般若。 拥有佛的智慧,那是一种真正的解脱, 她是让你远离颠倒梦想的菩提智慧。 金刚般若菩提种,自性本空显光明。出离执迷无常空,返璞归真菩提心。 学佛精进,增长智能;学佛慈悲,增长忍辱。宽容大度, 是弥勒菩萨的慈悲救度。大度能容, 就能放下一切人我是非。包容越大,境界越高。犹如一个仓库, 货物越多,仓库必定又高又大。 人总是觉得自己很伟大,是因为太注重自己。 当你在人山人海的人群中,你才会觉得自己很渺小。 当你在飞机场,你会看到飞机场那么大, 但你坐上飞机在高空看飞机场时,机场是那么地渺小。 这个道理就是告诉我们,人生不可过高地看重自己; 只有把自己的心融化在救度众生中,你才会超脱自我。 很多人以为,自己的肉身就是“我”。其实,真正的我, 那是你的慧命,是你的灵魂,并不是肉身。 人的一生为了这个假我,想尽办法在取悦它; 为了这个假我, 天天用名利在包装它;甚至为了这个肉身的我,造下很重的业障, 再次踏上轮回的六道。 学佛当下,闻法归道。转染为净,转凡成圣。领悟佛法的真谛,究其真谛,非空非有, 只是因缘而生,因缘而灭。 人都要面子, 殊不知面子是“我相”的根。学佛人如果很要面子, 就会把“我”看得很大。 犹如人的细胞一样,新陈代谢,剎那间又生出一批新的细胞。人每天会生出很多念头, 然而瞬间又会灭度很多念头。 这一切都是,无常缘起,千变万化。只有如如不动的本性,才可以看到真实的生命。 学会拥有当下, 人生才不会活在回忆与悲哀中;只有广种善缘,才能脱离苦难。 境界就是佛果,境界越高佛果越大。境界代表着智慧和你的福德。福德由你的善心开始; 智慧由你的净心开始。 要想得到永恒的智慧,你必须要有大悲心;要想得到永恒的福德, 你必须众善奉行,诸恶莫作。 不杀生能善养自己心中慈悲的种子。学会锻炼自己的意志。 知一切无常,方得解脱; 知一切生灭,才能善用无相方便法。 一灯能破千年暗,一智能灭万年愚。佛光普照, 让我们在黑暗中,找到光明;在无常中,找到解脱。 我们不能再在人间浪费生命,浪费慧命。 要用有限的生命,去普度众生。学师父,要让全世界有缘众生,都来念《大悲咒》、《心经》。 解脱是明灯,放下是智慧。 要将有限的生命,投入到救度众生的慧命中去;用心中的佛光, 去点亮每一个有缘众生的心灵。
在人间不想过后悔的日子,就要让自己知因懂果。 种什么种子,结什么果;栽什么树苗,开什么花。 学佛人,种因得果,那是天律;懂因缘,知轮回,那是禅悟。不想后悔,不去造业。 过度的需求,就是欲望的开始;过度的欲望,就是烦恼的开始;过度的烦恼,就是瞋恨的开始;过度的瞋恨,就是业障的开始。 能够解脱,靠的是智慧;能够放下,靠的是般若。只有用佛菩萨的妙观察智,才能解决人间的一切烦恼。 经常心里想: 我是学佛人,要对得起菩萨;我是学佛人,我要学会感恩;我是学佛人,必须超脱六道。 常作此想,定当远离颠倒梦想。 开悟得圆满“开悟”并不是一个名词。“开悟”是任何事情 都要想得通,想得明白。 不争人间天下事,试看谁能天上行。 想得明白的人就是内明,心里明。当心里明白了,就会庄严佛净土。内明的人会得到别人尊敬。 修行是大道, 不必用人间的人我是非去评判。开悟是大道,只有觉悟的开悟,才算是红尘中真正的修心。 开悟的人会感恩,开悟的人会珍惜缘分。一个人经常会害怕,是自己诚实感不足。心中无私天地皆宽,那是学佛人的基础。 在人间,任何的改变都是很难的。房子的改建、事物的改变 和人心的变化, 其实都充满着艰难和痛苦。 只要有信心,坚持去改变,你一定能成功。改变是法喜的种子。 只有改变的人, 才会和喜悦永远在一起。 师父经常讲,改变不了别人,首先学会改变自己。 在欲海当中, 每一次的浊气和恶行, 会让你心中佛的种子变得枯萎。 行愿学佛人的一生, 是由你的愿行引导的;人生方向的选择, 是由你智慧之莲花铸造。 愿力是发心的基础,它能感动天地。 修行者要立愿为先。愿力是慈悲的火种, 发大愿力会成就佛菩萨一切行门 。 能承认错误为稀有之人;能改正错误为智慧之人。 努力一个说自己脑子有问题的人,其实他正在迷惑当中; 一个说自己什么都记不住的人,其实就是懒得什么都不想记,犹如一只迷失的羔羊。 没有信念的人,是很难学佛的;没有坚强意志的人, 是很难改变自己的。 看到别人的成功, 这时才感到自己的悲哀;看到别人的努力, 当时只感到别人的辛苦。 犹如看别人爬山,觉得很辛苦;当别人在山顶上,一览无限的风光,享受无限的喜悦,这时才感受到自己在山脚下的渺小。 当看到自己不努力, 才知道自己已失去前进的动力。记住了,不付出艰苦努力的人,永远只能在山脚下, 看着超越六道的人, 而自己只能随着业力,在六道轮回。 正信正念学佛人要追寻内心世界真正的财富,那就是我们的智慧和般若。 在人间,任何追求名利的人,或者把名利看得很重的人,都会把自己的人格看得很轻。懂得舍弃人间的名闻利养,那你的心才称为“开悟”。 学佛人如果去传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, 或讲一些无中生有的事情,在佛法界,称作意识犯戒 。 “诽谤”的“诽”字,是一个言字旁、一个“非”字,就是语言讲的不是真实的话。“谤”字,就是语言来自非正道,而是左道“旁”门, 合起来就是一个“谤”字。 学佛人要懂得 色身可留人间常住,慧命实修正果极乐。
不学佛的人,生命活在挣扎中; 学佛的人, 生命成长在法喜中。 只有将自己的生命用在救度众生上,才会给自己的慧命 创造出佛性的坛城。 慈悲的代价就是忍辱;愿力的代价就是精进。 每天看到自己的悟性,每天才能看到自己的光明。 理解人生的真谛,就是在修心;能把自己内心世界调整得离苦得乐,你就是在修心。 明理自性缘分很奇怪, 有的人一生,有缘无分;有的人一辈子,有分无缘。 因为世界不圆满,人间不圆满,只有拥有和佛菩萨的缘分, 才会功德圆满。 学佛人要把自己的心态,调整到最高点, 就叫高尚; 如果让自己心情,下降到最低点,那就是低下。 只有当你知道烦恼都会消失的时候,你才能流露出法喜。学会认识人间的真谛,开悟佛性,明理自性,内心才能干净。 虚空的名利,永远不要去贪;学佛的感恩,永远不能忘。 记住自己学佛的初始心,你才能有始有终; 在学佛道路中,不忘初心,才能永断轮回。 觉悟当一个人在觉悟中,他已经在进步中。 先有觉,后有悟;没有觉,不开悟。 一个不了解自己身体的人,他会把身体弄垮; 一个不了解自己错误的人,他会把人格弄歪。 菩萨的觉悟,那是一种自悟;人性的觉悟,那是一种渐悟。 只有人的开悟,才有菩萨的觉悟。一个人只有活在佛海中,他才会拥有真正的生命。 佛的觉悟,是一种真正的解脱;人的觉悟,是走向解脱的开始。 《佛言佛语》第十一册  |
|